方言与艺术|王晓珊:精湛的艺术品——榄雕(增城客家话)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想必各位朋友都非常熟悉苏轼与好友黄庭坚、佛印夜游赤壁的情景。八扇窗门、一张桌子、三张凳子、三个茶杯,三人依案而坐,饮酒赏月。如果说船的样式、船上的器具、人物的神态等精细的东西都可以在一颗小小的榄核中生动传神地被表现出来,那么雕刻者高超的技艺恐怕要用“惊为天人”来形容了!清代咸丰年间的新塘就有这样一位惊为天人的榄雕老艺人湛谷生。湛老先生左手拿榄核,右手擎刻刀,刻就了一篇榄雕佳话——《苏东坡夜游赤壁》。话不多说,先上图膜拜膜拜。
今天的话题是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榄雕。讲到我的家乡增城,除了会想起荔枝、迟菜心、做景之外,榄雕也是一种特色文化标志。榄雕是广东省的一种民间雕刻工艺,至今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榄雕盛行于明代,僧人将榄雕船送给香客表示“普渡”。而到了清代,榄雕更多地是作为一种贡品。一直发展为今天供人把玩欣赏的艺术品,成为一种文化的结晶。值得小编骄傲的是,如此叹为观止的工艺始创于增城新塘!前面提到的湛老先生正是新塘出色的榄雕老艺人。
增城盛产乌榄,乌榄除了可以加工成咸榄角、甜榄角、油榄角等食品外,它的榄核还可以被制作成一件精细的艺术品。讲到榄雕的制作,首先需要注意的是榄核的选择。合适的榄核应该是又大颗又圆润,质地细腻的。有经验的师傅说,把榄壳的外皮刮掉后,在皮肤上轻轻刮一下,表层越红质量就越好。因为榄壳越红就表示里面含有的优质越多,而这些优质可以起到保护榄壳的作用。增城新塘的榄核肉小壳大,是最佳的榄雕材料。随着榄雕文化的盛行,省外不少的收购商都会走来新塘拿货。老艺术家们运用了镂雕、浮雕、圆雕、微雕等手法,创作了一件件小巧玲珑的艺术品。品种也是多种多样,比如花舫、渔船、吊链宫灯、花塔、古鼎等等。增城榄雕最大的特点就是内涵丰富,可以表达一个故事,并且反映当地的文化,例如反映何仙姑文化的榄雕。如今榄雕已经被增城申报并列入第三批国家非物质遗产名录。
每一件成功的作品都包含着雕刻家背后付出的艰辛,也代表了岭南地区汉族文化的风格特色。然而,如此精湛的工艺已经面临濒临失传的威胁。如何促进大众对榄雕的认识,让榄雕文化得到传承,是亟待思考的问题。
最后,小编来段小视频给大家细说增城新塘的榄雕把!
(建议在WiF环境下观看,土豪请随意)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t13410ewrlu&width=500&height=375&auto=0
(来自腾讯视频)
图片来源:网络
方言:增城客家话
文字、音频:王晓珊
(就读于岭南师范学院)
精彩回顾
方言与美食(音频)| 梁锋:凤凰社饭(湘西苗语)
长按关注二维码
投稿邮箱:jnufyzx@163.com
苹果用户赞赏专用
图文编辑 | 王晓珊
图文审读 | 古承红
责任总编 | 老 甘